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
目錄 購物車 {{currentCart.getItemCount()}}
商品總數的上限為 100 件,請調整數量再點擊購買

第二章:堅韌的路

父子背後的銷售靠山

母親與小孩的合照 由左至右分別為阿道、海南島婆與阿道的妹妹

父子倆每日埋頭苦幹的製作牛皮,等待客戶上門。然而,海南島婆早察覺這樣的行銷模式無法長久發展。她雖未受過正式教育,但憑著天生的直覺與智慧,決定親自銷售皮革。

起初,她捨不得花錢搭三輪車,便手提沉重的皮革,搭上公車前往台南市區。即使在炎炎烈日下也捨不得買碗冰消暑。日子一久,她在街坊中銷售日漸上手,銷量也越來越多,名聲漸漸在街坊間傳開,拓展了許多合作夥伴,大家對她的銷售技巧稱讚不已,海南島婆的名聲日漸在街坊中傳開來。

在財務管理上,她同樣展現她的天賦。不識字的她總能精準辨別每張支票的來源,讓想考考妻子認不認得的樑仔屢屢失敗。此外,她勤儉持家,將工廠裁切下的皮革邊角料收集起來,依照客人的需求,不浪費的製成鞋底、鞋墊,賣給鞋廠增加工廠的收入。

逢年過節時,海南島婆便會將親自製作的粽子分送給過去的合作夥伴,對親戚朋友也是無微不至的關懷,一有空閒,就請阿道載她拜訪朋友,這樣的親切與誠摯對待,讓她得到當時皮革產業的敬重。

購入第一台削皮機

正在操作片皮機的創辦人父親(最右)

正在操作片皮機的創辦人(最右)

隨著牛皮的訂單需求日漸增加,已經不能像從前由海南島婆攜帶販售,而年邁的樑仔也無法再負荷繁重的片皮工作。因此加工的任務便交由阿道負責。他每日騎著腳踏車,將吸飽水分、又重又滑的灰皮從高雄載到台南進行片皮加工。灰皮堆滿了腳踏車後座,連車頭前方的空間也被塞得滿滿,每日來回運送近半公噸的皮革,辛勞可想而知。

 

後來,雖換成三輪車運送,但與片皮工廠的時間難以配合。母子討論過後,兩人下定決心,購買了一台價值 10 萬元削皮機。當時,10 萬元可以買好幾棟房子,是非常龐大的一筆金額。雖然回家後阿道被父親罵了一頓,但這個決定卻成為未來發展的關鍵。削皮機的引入,不僅減輕了運送的負擔,也吸引了周邊工廠前來委託加工,製皮廠的發展已到最鼎盛時期。

製皮廠的成長

阿道前往美國拜訪 CONVERSE 公司與員工

鞋廠鼎盛時期,員工正趕工製鞋

製皮日漸步入茁壯,最初從自家後方的豬舍改建,逐步添置了鐵皮和屋架。隨著工作量的增加,原先的茅草屋已不夠使用,於是阿道開始籌畫建造新廠房,並在湖內區建造第一間工廠,命名為「連盛」,象徵著這個家族事業的起步與成長。

正在觀摩製鞋廠的阿道

在朋友的邀約下,阿道也開始對外投資,踏入鞋業產業,累積豐富的經營經驗。那時台灣已邁入經濟起飛,加工代工產業蓬勃發展,許多國際知名運動品牌如 NIKE、CONVERSE 董事們紛紛來台拜訪,洽談代工合作,而工廠也在這段期間達到了巔峰。這一切漫長的過程,為連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,也見證了台灣產業與世界接軌的光輝歷程。